读书的随笔

时间:2024-02-11 17:08:37
关于读书的随笔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的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读书的随笔1

但我的一个堂弟,恰好与我相反,他以前不喜欢读书,还总在学校里与人争强斗狠,高中读一半就因为打架辍学在家,待在父母身边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年。后来听到身边的人说起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也心生羡慕,便跟着朋友去了南方打工。

起初他在车间做工,后来嫌工作枯燥又跑去天桥摆摊,还差点被骗进了传销组织。摸爬滚打了一年多,他终于认识到了世事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才静下心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报名去技校,想学厨以一技傍身。

还记得他走得那年,与我聊了很多,他说自己好后悔当初以为读书没用,没有用心学习,还天真地以为别人读那么多书也不过是为了赚钱,不如自己早点进入社会赚钱。最后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都是赚钱,但站着赚钱和跪着赚钱真是天差地别。的确,就算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读书,它也是最实惠的,因为人所需要的`付出的只有时间。

关于读书的随笔2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怎么也想不起了。如果进行理论推导的话,最晚也不会晚于小学时代。都上学了,教科书总归是要读的,否则老师不愿意,家长不满意,自己的屁股也不会满意。小学五年,顺利考上了初中,可见上学也不是吃素的,空有一个学生的皮囊。

但是这时的读书是谈不让什么兴趣的,大多是在老师家长的所谓“黄金屋”“颜如玉”的引诱之下,在家长老师的鞋底教鞭的威逼之下,在自己的错觉幻觉诱惑之下,读书更多地是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其中大抵乐趣并不太多(因时过境迁,记忆模糊,只好用“大抵”的或然判断,但倾向性也是很明显的)。

在我看来,读书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必须读,一种是找乐子、寻开心。由之,就又派生只读两类书,必须读和喜欢读的。必须读书的人,如那些靠书本谋生的作家、文学评论家、科研院所的;还有一些是不读书就难以胜任工作,临时充充电,抱抱佛脚。按照孔老夫子的说法,这些人是属于“困而学之”的,有客观需要的逼迫,或不学不行,没有原料便不能生产,或相关知识不够,胜任不了工作,便有劣汰下岗之忧。但此类读书的人很难归之于读书人之列的,其实真正的读书人只有一种,他们摆脱了一切功利的羁绊,纯粹是寻开心,找乐子,甚至就是围围观看个热闹儿。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一个读书的人大凡都要经过上述两个阶段,开始总归是为用而读的,读书是要为谋生奠定基础、提供手段,等到掌握的知识足以应对工作,或者业已退而休之,读书中功利色彩渐渐褪去,这时仍然手不释卷,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就如一日非得三餐不可,这时便可以称得上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了。此时的读书也最为惬意,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全由自己掌握,读书从自在走向了自为,成了纯粹的爱好,纯粹的生活方式,此时人与书的缘份才算真正的开始。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读书是会上瘾的。每一个读书人都是瘾君子,好像酒喝的时间长了有了酒瘾,吸毒次数多了有了毒瘾,只不过比起酒瘾毒瘾来会有更多的益处,不伤身伤心,还有益于心智的增长成熟,甚或还会减少老年痴呆的几率罢了。

我曾经想过,读书为什么会上瘾?西方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其实,读书也是符合人性的,人总归想往高处走的,那所谓的明智、灵秀、深刻、庄重、善辩不都是人生的高处吗?成瘾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源头,就是越读书越感到自己无知,越感到自己活的惭愧。

怎么越读书越会感到无知呢?看似梦呓之语,于我便是十分的真切。不读书或少读书时,感觉我便是世界,世界便是我;及至读书多了,原来我并不是世界,世界也不并是我,我外有人,人外有天,天外有宇宙。而我关于它们的知识是如此的阙如,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无知的领域越多越大,面对这越多越大的无知领域,也越来越不自信,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茫然无知了。前些年在中国流传很广的一个段子,似乎可以为此做上很好的注脚—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钱少,不到东莞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其实不读书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太少,于此是如出一辙的。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爱书也是自然的事情,有时那感觉就是恋爱中的对方,婚姻中的小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辗转反侧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那感觉老不是滋味儿了。前几天又买了本《我书架上的神明》,序言中说,书是从《南方周末》“秘密书架”专栏系列文章精选而来,栏目取名“秘密书架”,取其“私密”之意,以示所推荐者的一己之见和思想根源。书中选取了72位读书人,每人一篇短文,一张自己常看或对自己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书单,短文的名字千篇一律,都叫《××的书单》。每个人研究的领域不同,看书的兴趣点不同,但他们对于书的挚爱却是相同的,那感觉就像苏轼说的,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肉,人不可无书。对于他们来说,不可一日无书,一日无书则面目可憎。于是乎,他们将书竟然视作神明,那书架自然也就是令人敬仰的神龛。自然,这又比爱上了一个层次,是因爱而敬了!

时下一些青少常说,爱就是爱,不需要理由!其实这是愤青的语言,爱怎能不需要理由呢?中国的毛老人家就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没有由头的爱与恨都是盲目的。别的不说,起码人们对于书的挚爱是很有一些理由的。西方人巴罗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僧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另一个西方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品。也是西方人的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中国人古代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现代中国人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难道这些还不能构成爱书读书的充足理由吗?

我喜好买书,很是享受买书的过程。发现一本好书就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淘金人发现了金疙瘩,多年不见的情人的一次邂逅,如不是在公共场合,非要手舞足蹈一番不可。将书请回家的感觉也是极好的,就像长久不见的挚友闺密突然驾临,那手握得紧紧的,话密密的,情浓浓的,几个时辰刹那而过,每到此时,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拿得起、放不下!

当然,我好买书也有理由,当年说服妻子时用的就是这套理论。一是将钱用于买书总归是胜过吃喝嫖赌的;二是书籍是增广见闻、修身养性的首选工具;三呢虽说借书也可读,但在书上写写画画总归不行,而眉批承载着我读书的情感和心绪,又怎能不记录在案呢?四是借书有时日,总归需要还,自己的书便无此之忧,什么时候想起了,便从书柜里将出,手捧对谈,十分快意;第五呢,书籍也是最最上等的家产啊,人说家产万贯,不如均瓷一片,我说,纵有家产万贯,莫如好书一卷。有了这些理论,每月便可名正言顺地领得200元份银专 ……此处隐藏6955个字……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的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关于读书的随笔11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列宁也曾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么说,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的确,书对人类真是太重要了。沉沦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里充满仇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无比关心他人,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无比宽广。作为我们小学生,更应多读些有益的书籍,这样不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对,书籍是知识的.源头,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籍,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读书,能使人愉快,使人聪明,鼓舞人的思想感情去爱人类,爱和平。

为了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求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

努力读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好读书的人们,让我们一起读好书吧!

关于读书的随笔12

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顶碗少年》。这篇是赵丽宏所写的,他说这篇使他难以忘怀。

在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看了一场杂技表演。一位英俊的少年表演顶碗。起初10个碗就想少年的士兵一样乖乖地躺在少年的头上。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极高难度的时候,10个碗想故意似的,跳起了舞蹈从他头上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第2次也一样。当台下的观众起哄说着:“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顶碗少年进行了第3次表演。这一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终于成功了。他在两次失败后博得了成功,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被这种不怕失败,敢于拼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我可以知道这个少年是个绝对不会放弃的人,只要有点希望就可以成功!可是我却学不到他怎么又勇气,是我在就待在了观众的.下面。有时我不会做几道数学题,我都是拿别人抄的,都不是靠自己的实力去做。真是尴尬啊!

关于读书的随笔13

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我仿佛沉浸在白雪皑皑的童话世界里。

可怜的白雪公主被小矮人一次又一次的唤醒过来。那个让人讨厌的皇后算尽机关谋害白雪公主,最终也不是最美丽的人。而美丽的白雪公主此时正和王子在举行盛大的婚礼呢!白雪公主用善良的品德打动了七个小矮人,得到了它们的'帮助,最终获得了幸福。

金碧辉煌的皇宫里七位仙女正在为小公主祈福。祝福她能歌善舞,品行优良。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位恶毒的巫婆诅咒小公主在十五岁时被纺锤刺破手指,因此而死―――啊,多么恶毒啊。可怜的小公主在七位仙女的保护下沉睡了一百年,最后被一位英勇的王子唤醒了!睡美人最后奇迹般的复活了。小朋友,如果要像睡美人一样复活那是需要做无数的好事并得到上帝的垂怜才有可能的呦!

可爱的小红帽被大灰狼欺骗,大灰狼还凶狠的把小红帽的外婆吃掉了,猎人发现后赶紧用剪刀剪开大灰狼的肚子,就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看了那么多的故事,我始终在想,要做一个善良,诚实,正直的人,张开智慧的眼睛,耐心细致的帮助身边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

关于读书的随笔14

一、书籍介绍:

书名:天方夜谭

出版者:大千出版事业公司

出版年月:中华民国七十九年十二月

二、故事大意:

从前一对兄弟,哥哥卡西姆娶了个有钱人家的女儿,过着富裕的生活,弟弟阿里巴巴娶了个贫穷人家的女儿,过着贫困的生活。有一天弟弟到山上砍柴,发现有一群人从岩石内拿着许多宝物走出来,他也进去了,但这件事被哥哥知道后,哥哥也去了,不过在他要出来时,那群人回来了。幸亏他家有个聪明的女侍,才能使他们脱困,最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三、启发或佳句补充:

他进入洞窟一看,里头堆积如山的,尽是令人目眩的宝物阿!

四、读后心得:

看完了这一本书之后,我学到了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做人,要懂得知足与惜福,知道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已经很好了,不要一直羡慕别人,因为一直羡慕别人,自己也不会开心。我们不要为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也不要为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丢了性命,那样子都太不值得了,所以我们要好好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学会知足与惜福。

关于读书的随笔15

曾经听过一则新闻,说一个小姑娘生病了,整天咳嗽,吃了很多药终不见好,但姑娘的爸妈在外地打工,只有姥姥照顾自己。结果姥姥却是个很迷信的人,听了乡邻的话,以为是孙女着了魔,才会久病不愈。她便带着孙女找到了当地一个风水先生求解。那个风水先生听了事情经过后,说孩子的确是着了魔,但只有与自己同房才可以辟邪祛病。在普通人眼里再荒谬不过的言论,却被姥姥相信了。

小姑娘一再反抗,她的姥姥还是以治病为由,将她送上了道貌岸然者的床榻。正值花季的'孙女在受到侵害后,心如死灰,第二天就选择了跳楼自杀。事情一被媒体曝光,舆论就将锋芒对准了骗子与孩子的姥姥,说他们是害死孩子的元凶。但事实上,真正地凶手,不是他们,是无知。因为无知,所以无法解惑,心中迷茫却又接触不到科学的论据,才会有人利用牛鬼蛇神的幌子行骗,才会有人轻信空穴来风的谣言。

读书,更重要的就是让一切不解,都有据可依,让一切困惑,都有法可循,让愚昧走向聪慧,让落后的大脑接触到开明的思想。有些东西,物质无法给予,唯有精神可以补给精神。读书的幸运,更在于你从书中汲取到别人的经验,便减少了靠自己撞破南墙来获得教训的可能。

《关于读书的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