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随笔1总觉得语文课上一课时不能体现完整的教学构思。因此这次我选择了人教版的课文作为选学材料用一课时完成教学。最初选择这篇课文,我是被文章的结尾所震撼,也没考虑太多,看网上对这课的教学设计较少,我就想尝试一下。但真正研究教材时我却发现困难很大,同事们也提醒我这篇课文情感性太强,而所写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很难产生共鸣。试教下来也的确是这样,目标完全无法达成。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作了调整。总算上完了,比试教时好些,但还有很多困惑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1、对老汉精神感悟的层次该如何安排?
第一次我是打算给整篇课文,抓住洪水上涨的三个阶段,研读老汉言行的三个重点句,从老汉指挥党员将生的'希望让给百姓,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到不循私情揪出儿子,严格要求党员在危急时刻要将生的希望先让给百姓,再到不顾自己安危将小伙子(儿子)推上桥。但发现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的效果没有,而且结尾的震撼力体现不出。
于是采用了现在的方法,去掉结尾,这样让学生从两个层次体会老汉精神,第一次仅体会一位普通党员干部的崇高品质,而在揭示结尾知道小伙子是儿子后,进一步挖掘老汉矛盾的内心,从而更深一层体会老汉不凡的人格。但这样的处理,对于老汉将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举动的理解到底该到什么程度,我很困惑,是提升到将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还是别太强调,毕竟这是他儿子,这一推更多的可能是父爱的体现。
2、作为选学课文,这样取舍是否合理?
这篇课文可挖掘的内容很多,比如语言特色上,语句简短,洪水描写拟人化;老汉言行中“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沙哑地喊话,冷冷地说”都可深入挖掘,还有人们的反映,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等处都可研读。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最有价值的目标?我最终在这么多可圈可点的内容中确定了这样的目标是否合理?对“他像一座山。”的理解我舍弃了是否合理?对第一层次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指挥“党员将生的希望让给百姓,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时,我选择了老汉沙哑地喊话一句,而放弃了“木桥前,……他像一座山。”一句的研读是否合适?
3、情感型课文重点该怎样把握?
情感性这么强的课文该怎样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试教时工具性落实太少,以至不像语文课。让学生推想的太多,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无法走进文本及人物内心,因此上得很虚。这堂课上力图让学生通过多读来走进文本,落实工具性。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如何上好情感型课文?
由于第一次所提问题太宽泛,学生无从说起,这次预设了一些铺垫问题,但没想到这班学生挺聪明,我的很多引导话显得很多余。学生发言是那样精彩,但我这老师话语是那样笨拙,没能适时表扬、激励,真惭愧。课堂上肯定还有许多不足,大到教材处理,目标定位,各环节设计,小到各细节,真诚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这样的磨课中得到成长。
五年级随笔2从小我一直是班里最高的女生,所以最后一排座位永远是属于我的。成绩一直优异的我,同桌永远是班里的倒数。大多数情况下,新学年的第一天,班主任会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学生从高到低安排到座位上。过一段日子,又会调座位,除了身高相当之外,成绩相差悬殊。这两种最常见的就是按照身高和成绩互补的方法来安排座位。
我也经常这样做,期间发现情况可能还会适当调整。至于如何艺术地安排座位却没有仔细研究过。记得有一次看见邻班一个调皮捣蛋学生把网络上一张“神座位”表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给画了下来,还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是多么富有创造性,幽默性和概括性。
结果当然是被班主任一顿狠批。仔细研究这张座位表发现,其实也部分展示了孩子的一点心声。于是我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妥善地安置好每一个孩子呢?
今年九月接手了这一届初三,任重点班班主任。开学的第一天,手里拿着他们初二期末考试的各科成绩和年级排名时,我就想到了第一种安排座位方法——按照年级排名坐。即学生的学号从小到大,从进门口开始S型排列,他们也知道这个学号就是按照期末总成绩年级排名来排的。于是我就开始宣布,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你的竞争对手就在你的前面(后面),追赶对象就在你的.后面(前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也可以更清楚地便捷地看到和你水平相当的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样安排座位还有一个方便之处就是可以S型传递互批作业。奋斗目标就是超过在你学号前面的人。所以批改作业时几乎不存在包庇行为,正常想法都是不喜欢自己被超越,那么批改时,自然也就相对严厉和认真了。经过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发现这种方法开始出现了问题,每次作业无法保质保量的学生相对集中在了一个地方,于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了依靠,心里想着“反正我旁边的某某也是”。果然在期中考试成绩中显示,班里年级前20位的占了年级一半以上(全校3个重点班),而差生又是我们班学生最多。
这一方法利弊各占半,但是为了安置好每一个学生,学期中间我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但前提是必须以学习为重,互相帮助互相进步为前提,而且还要学生白纸黑字地写好申请,如果是无所谓和谁都能处得来的学生那么就不需要写。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后,自豪的告诉他们,现在你们有同桌了,因为之前包括初一初二都是单人单桌。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很兴奋,学习似乎也很积极。甚至还从任课老师口中知道某某谁最近默写默得好的不得了,小测验进步啦什么的。貌似是很喜人的现象,然而这种假象在第二次的月考中完全的暴露出来,原来平时的默写、测验养成了“斜视”的习惯,时不时地不经过仔细思考就去讨论了,真正在考试中缺乏钻研精神了。
于是,近期我又采用了第三种排座位的方式——任课老师参与式。请任课老师一起把成绩互补的学生安排得近一些,(还是单人单桌)方便互帮互助。目前似乎情况良好,运转正常,等待期末考试成绩的反馈。
所以综上所述,发现座位安排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以不变应万变,始终记住这是一个班集体,是一体的,不是画一个圈,让他们不分彼此,而是要画40个圈,让他们相伴,但各有一席之地。
五年级随笔3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对读过《红楼梦》的人而言,再恰当不过。这部旷世奇书,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故事。在书中,曹雪芹生动地刻画了一群闺阁佳人的百态人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你心中的主角。而我合上书,眼前浮现的却总是她——王熙凤。
在世人看来,王熙凤貌美如花又心狠手辣。的确,她干了很多坏事: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借刀杀人……正如兴儿形容她的那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可是,这样 ……此处隐藏5915个字……。你就像黑夜中的启明星,让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挑战,不断自我超越。
灯在变,家在变,祖国在变,我心中的梦在变。
五年级随笔13《京剧脸谱》这一课题的内容很多,在设计时我将其分成了建筑、风土人情、京剧三大部分,并将京剧这一国粹放在最后,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在欣赏中领略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神韵,并制作脸谱进行亮相表演中,表达了学生对京剧的喜爱之情。
欣赏是艺术教学中的形式之一,但欣赏也是目前艺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学生以往的艺术知识较欠缺,欣赏起来,不知从何入手。本课我通过两段精彩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了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啧啧称奇的欣赏中,拆除了门槛,降低了难度,学生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力求在对话中了解京剧。对话式就是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作品共同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已的想法,本课中我注意向学生抛出能引发进一步思考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对话式教学持续深入展开。
教师应该当从学生自我意识、学习风格、个性发展、智力和能力、兴趣和爱好等个性因素分析入手,采取多种策略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人格,各种潜能得以开发。
五年级随笔14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我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
2、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我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说话,学会写,学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要求达到不同标尺下的能说、能写和与人交际的的标准。
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虚与实的关系。但务虚还要务实!即必须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现在的发展,也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对立统一的,万万不可割裂开来。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则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因此,要万变不离其宗: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着眼。
五年级随笔15“和谐教育要求班主任做到有爱心、平等、民主和耐心,。”这是在听一位老师在讲班主任工作艺术中听到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班主任实施和谐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班主任应重视作为“人”的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让学生乐于接近你。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会形成和谐的班集体。
班级工作中,多让学生“说话”。只有民主,学生才能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才会积极参与。记得在一次主题队会前,我和学生一起商量该怎么开、开什么,学生的建议非常多、非常好,把本来让我很棘手的事情一下子就搞定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踊跃参与,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主人。陶行知曾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班集体更加充满亲和力。
面对问题学生,“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老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同你的学生说话。”可班主任切不可让愤怒冲破理智的闸门,不能把学生当作出气筒,更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另外,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要反复抓,抓反复,用耐心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耐心,将会让问题学生在爱的温暖中走向进步。有时,我也总是急切的想让学生进步;想在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想让学生一下子长大,变得懂事乖巧。而这个过程又是多么不易,总是在学生不听课时气的火冒三丈,总是在学生闯祸时大发雷霆,缺少了班主任应具有的品质。而在每一次生气过后,才觉得懊悔万分,他们还只是个孩子啊,渐渐地,我改变着自己的角色,试着用心和他们交流,让他们学着换位思考,相信,我的孩子们会越来越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