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随笔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笔算加减混合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连加连减的笔算,以及一年级上学期时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所以本节课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上难度并不大。
“口算”的出现是在试一试中,这需要学生熟练应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将口算与笔算两者灵活应用于加减混合的计算。但是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对于这部分知识已经遗忘,学生在计算中对于口算的应用不灵活,不敏感。本节课,我是以展示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22+40”可以口算,这样让学生在笔算的思维固定区域面临冲击,更加深刻的记下了口算也可以来计算加减混合。
“解决问题”涉及了例题和书上第4,5题,本节课的解决问题不再是一步列式就能算出,当知道的条件变为三个,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关系,找准关系,列式解决问题。一年级长期一步解决问题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被牵绊住,对于本节课的解决问题的理解是存在一定思维限制的。
在本节课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上,我引导学生思考:知道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怎样求?注重条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关于例题,在教学中两个班就都有学生提出了与教材不同的解决办法,其办法是:38—33+42,他们认为可以从男生中拿38只送给幼儿园33只,最后把男生剩下的`和女生剩下的再加起来就知道还剩几只。说明只要理清思维,学生的思维将是有着无穷广度的,能够给课堂,老师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随笔2《认识图形》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内容设计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玩中学,乐中悟”是本课最大的特点。
本课我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数学外在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这节课,我设计以“牧童图”为主线来串联知识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使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我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面从体来”,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我注重从感知入手,通过“看、摸、描”和讨论、交流、认识平面图形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学生学习兴趣深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四边长来亲自体验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这节课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回答时,声音小,紧张。
2)小组活动时,怕收不回来,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探讨、研究。
3)原来设计的'课堂练习是让学生贴“牧童图”,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上没有进行。
就本节课出现的问题,我来说一下改进办法:
1)课后重新演示课件,给学生指正。
2)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口语训练,力求使学生达到会说、敢说、大声说、说清楚的程度。
3)把课前教学准备做得再充分一些,例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惑或随机生成的一些问题,及时给予合理解答。
4)认真学习新课标,加强数学教学方法的学习,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随笔3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 ……此处隐藏5764个字……p>
3) 对数学知识的教学,可以在简单有趣的活动中开展。而本节课我有点拘泥于课本知识了,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设适合学生的活动,而是在没有创设情景的前提下,跟随课本例题。通过听朱老师的这节“拍手掌”的示范课,我发现有趣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最兴奋的学习方式,玩数学,数学好玩。
4)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作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理论,新思想,不断的充实自己。
5) 课堂教学重教学设计,而非教学课件。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的代替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课堂的完美与否,与课件的精良没有直接关系,相反充满学生质疑,充斥着思维碰撞的课堂,方可谓是一堂“好”课。
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随笔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
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基本会背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
采取教师范读,画出节奏,指名领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虽说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领会、感受、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表达出来,做到作者、文本、读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但是,就“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离离”我想任哪个学生也不会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
所以,我此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点拨即“离离”的意思,通过茂盛的小草和枯黄的小草两幅图片的对比,理解“枯荣”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再通过后两句浅显易懂的诗句,体会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老师要求学生们通过看图正确的位置,说出古诗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他们只要一看到这方面的图画,马上就能说出诗句来。
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随笔11《怎么都快乐》是一篇很轻松愉悦的儿歌,意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明白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从本节课与学生的学习中我悟得了一些道理:
一、快乐识字,轻松学习
“兴趣是的老师”。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本节课的设计,导入新课时的“游戏”的情境,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到学习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识字目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得以实现,学生在快乐的游戏,快乐地看图片中识字,轻松学习。很快地学生就与本节课要求认识的12个认读字交上了朋友。
二、表情朗读,快乐体会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误解读书仅仅是重复课文的内容,这是错误的。朗读不亚于演员对角色的再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
三、自主学习,精心组织
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参与和教师合理引导的关系。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引导、积极参与,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四、快乐学习,贯穿始终
从开头的游戏导入,到结束时的小结,教师都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在快乐的游戏,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随笔12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有8个小节,相比前面的课文,不但篇幅较长,不容易读好,而且理解内容也有难度。在吸取了学习《看电视》一文的教训后,我谨记“多读方能自悟”的原则,帮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为学习下一课《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础。
我至少花了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时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
在他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以“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说明小峰是个好孩子,我相机板书“摆棉鞋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让学生体会到小峰做事细心,再指导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注意让学生留意画面人物的表情,指导他们把意思说清楚。同时联系课文前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小峰的妈妈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妈妈。
以上学习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给予给孩子的读书时间很充足,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情境,和老师一起与文本对话,这真是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再想一想,觉得自己组织读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虽然大多数孩子开始喜欢朗读,学会了和同桌合作读书,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外,得多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的确,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关键是要学好字词,对于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朗读,不为别的,只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那么,所有他们该理解的问题,能感悟的内容,也都通过朗读解决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随笔13这节课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少。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用学具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算。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提供创新的机会。算法的多样化增加学生思维的活动量。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新授知识的过程中,我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得到答案,并在小组中的交流谈论,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笔算的注意点。充分发挥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在已经熟练的知道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算几十加几十,得数再加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是先算几加几,也就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加几后得数再加整十数;在这个基础上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
难易结合,突出重点。 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习,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第1题中的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