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清明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清明的随笔1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时间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时间,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也是关键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时间。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关于清明的随笔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托给我们以思念,相隔数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无声。——题记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在这时,想起已逝的亲人、朋友,许多人多会不禁潸然泪下——这情,这景,可有谁会开心高兴呢?
可至少我是为他们高兴的。
——清明,扫墓,除尽那墓前的灰尘,放上作为供品的水果,点心。焚上几根香,袅袅烟雾升起,笼罩在墓碑前,寂寞而忧伤。也许,那是一座无名的墓,墓碑孤独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个鲜活生命长眠的地方。那不是无主之地,那是他们的,庇佑亲人的最终爱念;最后的篇章。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清风瑟瑟拂过面颊,像葬礼上的.悲凉乐章。亲人们,朋友们长眠于这广袤的大地之中,也许数百年后,也许数千年后,他们终究会归于尘土。而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他们人生路途的终点站。可人生没有最终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亲朋好友对他们最后的悼念……
在清明时节踏青,不知是谁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时,走过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寻找着永远离开的人,他们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带着对已逝之人的思念,带着他们对这世间的最后一丝眷恋……
清明,扫墓,是对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对亲人的劝慰;清明,踏青,是对已逝之人的怀念。
清明这个节日,是我们对已逝的亲人朋友在这世界上最后一点留存痕迹的证明——证明他们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曾活在这世界上。
试问:那“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因为,他们,在怀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多长?它也许很短,在不经意间逝去,可它同样也很长。在即将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里,永不泯灭。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难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关于清明的随笔4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 ……此处隐藏5492个字……无聊,一人拿个手机耍来耍去,现代人不少患了手机强迫症,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看短信,查电话,玩玩游戏,发发视频,实在闲得无聊就去按解锁键。
小时候我手头什么也没有,却感觉日子很快乐,更不会觉得有无聊。我决定给他们讲故事:
“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一天他看到位老奶奶在河边,准备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看了大笑:这得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严肃地说:一天不行,我就磨两天,两天不行就磨三天,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李白听了很惭愧,从此开始认真学习,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诗人。”
侄儿说:“我也要好好学习,不学习,就会像那个老奶奶一样蠢。”
到了乡下墓地,我们祭奠了祖先,在坟头添了新土。四野一片静寂,时光仿佛凝固。我不禁打了个冷战,问两个小孩子:“为什么人死后身体是冷的?”女儿答道:“那是因为心静自然凉。”
这个回答还不错,世上本没有“标答”一说。我们一天天浮躁不安,欲壑难填,主要是心灵难以静下来了。
借清明扫墓这个机会,我给孩子们上上人生教育课,我说:“人活着就要奋斗不息,不怕苦,不怕累,休息是留给死人的。”
女儿刚读初中,若有所思道:“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死抢坟地,从头抢到尾。”
在返回的路上,我想起每到节假日CCTV记者就扛着摄像机满街追问进城农民工的梦想,就兴趣盎然地同孩子们谈论着人生的梦想。侄儿说他将来要做老师,可以打幼儿园小朋友的手板。女儿说她天天努力学英语,长大了要周游世界。女儿问我:“那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最大的梦想是幸福!”女儿又问:“那你现在觉得自己幸福吗?”我答:“那是我的梦想!
关于清明的随笔13最近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总有种窒息的感觉,回想起前日里的轻松,内心深处又徒增了许多悔意。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我不知道该用何种心态来告慰逝去的亲人和自己一去不回的年岁。
今年家里没有我牵挂的人,爸爸妈妈随着姐姐去了彩云之南,我总觉得这是命运该给他们的经历,更在内心深处希望他们通过这次远行能够得到更多。姐姐与姐夫在20xx年结婚,由于路途较远,爸爸妈妈从未去过那边,对于一对在农村生活半辈子的夫妻,我想他们早已失去了对未知旅途进行探索的新鲜感,今年春节,姐姐与姐夫相伴留在我家过年,其实我能够猜透他们的心思,就是希望父母能够抽上一段时间去云南看看。
昨日给父亲打电话,听得出他的言语之间透露出几分醉意,可能是长时间呆在火车上太过劳累,父亲选择用酒精来解乏。母亲刚到云南,就不愿与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外孙女分开,突然觉得她像极了孩子,虽然,这些情景都是听姐姐在电话里说的,但是,我依然能够体会到父母内心深处的`欢欣。对于姐姐来说,父母可能是不公平的吧,把她一个人丢在那么远的地方;对于父母来说,姐姐可能是不孝顺的吧,为了自己的爱情,竟然狠心丢弃整个家庭。那时候,我也认为姐姐狠心,随着慢慢成长,我逐渐体会到幸福对于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体味这种两地分离的感觉,所幸的是,姐姐的生活很好,不会为了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而真的变成山里农妇,这是我最期许的事情。
奶奶刚去世还不到两年,想起这个清明她与爷爷的坟前再也没有新添的纸钱,我心里甚是难受,奶奶在世时,我从没想到她会突然说走就走,连最后和她说话的机会都不曾留给我,我开始胡思乱想,奶奶是不是觉得我们嫌弃她了,而独自一人去找爷爷了?还是因为她不愿接受这种没有盼头的生活了才撒手人寰。只见新人笑,未闻旧人哭,我不知道这种所谓的阴阳两隔是不是对我曾经不知道珍惜亲人在身边最大的惩罚。
清明来了,再也不见欲断魂的行人,仿佛,家乡的老屋依旧在轻声低语,不让我忘记曾经的一路行走,不让我忘记那段本该牢牢记住的亲情。
关于清明的随笔14今天就是清明节了,每逢清明节我就会想起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大家是否去扫过墓呢?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们今天回老家拜山,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一次机会。我们回到老家,吃完午饭,便向山出发了。
火辣的太阳晒的我们又增加了一点疲倦,好不容易我们来到山顶,我就拿起扫帚扫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叶,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亲人和我一起度过的时光,不禁潸然泪下。但是我不一会我就扫好了,每次祭祖时,我们都会想起为他们烧一些纸钱、放置一束鲜花。说着我就拿了伙计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妈妈却有点难过的为他少了一些纸钱。爷爷把一些鸡肉、美酒和水果摆在墓前,祝愿他们能在天堂的那一边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为了我祝福他们,我们便跪了下来,好想在为祖宗守灵,愿他们能保佑我们幸福平安、生体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机点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
我临走时,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坟墓,擦干了眼眶的泪水,随着下山了。心里怎么感觉在百爪心挠?但我也许愿祖宗能在天堂过上和我一样的生活——快乐。通过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来祖宗在天堂的那一边也应该有一个舒适而又温暖的“家”。所以我们应该要珍惜生命的点点滴滴,生命不是游戏,那么大家在清明节有木有拜过山呢?
关于清明的随笔15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妈妈,爷爷是长得什么样子呢?"妈妈总是和蔼可亲地说:"就和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妈妈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张照片。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们迎来的便是年过六旬的外婆。我来到房间里,折起了纸花,也把一个个思念折进了纸里。下午,太阳当头照,我、妈妈、大姨和外婆顶着烈日到山上给外公扫墓。一到山下抬头仰望,就看见满山一派翠绿的景象。大姨扛着锄头一会把这丛草给除了,一会又把那根刺藤给割了。不一会,一条小路就被我们给"开辟"出来。
来到外公的坟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满青苔的陶罐,封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装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开始除杂草,她们一会把坟墓上的小山竹给锄了,一会又把杂草给割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外公的坟墓上,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陶罐,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这时,坟墓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鸭蛋、香喷喷的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饯……
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声好像是外公在我们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来:"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可能复活。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外公的思念。"我懂事地点点头。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