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随笔1教学重点:知道时、分间的进率,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1、语言不够简洁扼要。如在讲解“半时”时候:刻度12与刻度1之间,数字12与数字1之间,直接可以描述“时针处于12与1中间”;
2、口语化很严重。日常用语是几点,但是书面语应该是几时;
3、对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安排没有详细地阅读。关于时间的认识:学生在读一年级就已经学过“整点半时”,而本节课将大量时间花在继续认识整点半时之上,只将10分钟花在新授课程里;
4、重难点没有突出。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几时几分,当分针没有对准12或6时,你能认识么?依次循序渐进地展开。
5、缺乏趣味性。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好活泼好动,很难让他们上课一直保持安静,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展开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学具要与知识贴切。学具应当买学生专用钟表,自己来摆动时针和分针,才能将时间用时针与分针准确地表示出来。
7、板书不完善。分针走一大格子是五分钟是重点,没有强调和板书。
8、没有课堂小结。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随笔2一、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对症下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持之以恒、打好基础。
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比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一练,及时督促、及时检查。
三、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比如,我们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了错误。这时,只告诉他这一页中有问题,让他自己去找哪里出了错,并让孩子讲讲如何出的错,找到错误的根本原因。有些时候,并不一定就是粗心。同样是计算,它也有方法,养成做计算题先观察的习惯,根据式子的特点选用简便方法或者是一些小技巧,都可以减少错误的出现。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随笔3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有幸和王某、李某老师成为我们二年级团队的代表和一年级的三位老师进行说、讲、评的活动,下面我就王青老师教学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实的较好,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下面就谈谈我对本节课的几点看法,先说说好的方面吧!
1、学习材料的现实性和有效性。
学习数学知识,发展初步的数学能力,离不开生动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性地构建和提供学习材料,提供的素材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富有操作性。以此来诱发儿童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显然,教材中的主题图也不能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上一课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已经采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认识乘法,同学们对于这种学习方式已经熟悉,对于他们已经没有新鲜和好奇感,还会成为学生上课玩耍的工具,同时本节课重在让学生总结乘法口诀,而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为总结口诀提供多少的实效性呢?于是面对这样的问题,王青老师没有继续采用摆图形的方式来学习而是改成了以学生天天面对而且熟悉的“小手”为材料,依据“小手”编口诀,通过玩“数小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了1个5—5个5的意义,这个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也较好的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也让学生突然感觉到:原来数学离我们这么近,学数学是这么的有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或许有的学生还会把这种数学游戏带入到平时的课间活动中去,也进一步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
2、有效迁移,找到知识的生长点。
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一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需要教师尊重“前数学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真正产生自己的思想。课前学生已有了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这对于本课知识的建构有着必要的意义。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王老师在这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通过出示手指图,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含义。考虑到学生胆小,发言少,老师能尽最大努力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5×1和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和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比如让学生尝试总结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时,就出现了三种情况二五得十、二五一十、五二一十,这是孩子们真正的想法,王老师没有打断孩子们的思维,而是听听绝大多数学生的想法后,准确的告诉学生古人总结的技巧,是把小数写在前大数写在后,积满了十个的就把“得”去掉,这让学生对于正确总结口诀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也为后面总结剩下的三句口诀做好铺垫。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接着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在总结出口诀后,又让学生看口诀说口诀的意义,并列出乘法算式。总之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如:将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与自己的双手联系起来。一只手有几个手指?表示几个5?2只手有几个手指。表示几个5?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中,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了新知 ……此处隐藏5873个字……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55分认成6时5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因此在下一节练习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这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
一、没有对旧知及时的复习,没有对旧的重点知识强化。
二、对于“分”这块应该强调一一对应关系,如:2对应10,忽视这块知识。
三、把学生看的太高,讲每一节课前,对学生实际接受情况。
四、不要把课设计的太满,让学生消化不了。
认识时间同步习题
一、填空
1.钟面上有( )大格,( )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时;分针走1大格是( )分;分针走1小格是( )分。
3.分针从12走一圈回到12是( )分,也就是( )。
4.分针从2走到6,走了( )分;时针从2走到6,走了( )时。
5.新闻联播晚上( )时整开始,要播放30分,( )时( )分结束。
考查目的:了解钟面上的基本知识,知道时针和分针位置变化的关系,以及二者反映出的时间上的变化。认读时间,并结合钟面进行简单的推算。
答案:1.12, 60 2.1, 5, 1 3.60, 1时 4.20,4 5.7,7时30分。
解析:第1题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大格和小格。
第2题注意时针、分针的对比,区分走一大格表示的时间的不同。
第3题分针绕钟面一圈是1时,也就是60分。
第4题正确区分时针和分针走4格所表示的时间。
第5题需指导学生掌握,过30分针要走6大格,推算出分针的位置,进而读出时间。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用钟面学具拨一拨。
二、选择
1.一堂课的时间是( )。
A.40小时 B.4分钟 C.40分钟
2.现在是6时30分,过一刻后是( )。
A.7时 B.6时45分 C.6时15分
3.时针只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5,这时的时间是( )。
A.5:25 B.6:25 C.5:30
考查目的:认识时间单位,能将合理的.时间单位与学生的日常学习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时间的认读和书写。认识“一刻”的含义,并会简单的推算。能根据时针、分针位置的描述,说出具体时间。
答案:1、C 2、A 3、B 4、B 5、A。
解析:第1题主要是区分时和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指导学生使用排除法解题。
第2题读钟面上的时间,先看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钟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讲解时可利用钟面拨一拨,关键是让学生找准时针在钟面上走过了哪个数。
第3题注意4:05的书写,提醒分钟数不到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
第4题知道“一刻”表示15分,“过一刻”就是在30分的基础上再加15分。
第5题脱离了钟面,仅根据对指针位置的描述,让学生判断具体时间,较抽象。对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钟面辅助理解。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随笔10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科生活结合综合发展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
4、评价生活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