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

时间:2024-03-04 21:22:42
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1

新一轮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特,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个人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务必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用心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务必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必须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用心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务必要求有必须速度,务必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2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作文教学呈现出多元、开放的趋势,而话题作文成为作文教学中的新亮点,体现出灵活、现实、发散等特点。灵活是就其选取材料与确定文体而言可以不拘一格,现实是就题材而言,写作时可紧紧结合时代特征,紧紧贴近学生生活,发散是就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品质而言。怎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写,写真话,写新话,写奇话,关键是要在作文指导中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开启学生的思维。

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话题背景中挖掘新的内涵

话题背景涵盖面广,怎样让学生从话题背景中派生出枝节的内涵来,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进行类比分析、归纳推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合理的开发,要把书本与生活结合。在一次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话题作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百花争妍……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象,是在告诉你春的脚步向你走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又会使你想到困境中的'开朗,你心花怒放,春的脚步向你走来……请你以"我心目中的春天"为话题写作。

作文题一出示,我首先让学生反复读话题背景,然后给了学生5分钟的讨论交流时间。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陈述自己对"春天"的自我认识感受,学生争相发言,多数同学还是局限于"自然之春",写自然界的春天;这时,我让学生想"春"的特点:温暖、绿色、活力。猛然间,有一位同学说,我还想到了心灵之春,当我受到别人的帮助、鼓励、表扬时,我多么幸福;又有同学说,我想写科技之春,如今,科技迅猛发展,不也体现着他的活力吗?又有同学说,我要写"和谐之春",只要我们能平等互利的生存在这个星球,那不也是一种美的境界吗?而有的同学还想到了"环保之春"……这样,从话题背景出发,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教会学生精心选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周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丰富而真实的存在,都有一个广阔无边变化着、汹涌着、激荡着的生活海洋。只要学生能够采集其中的一个涟漪,都会写出自己独特的文章。但是,为什么学生却常常遇到作文题目的时候难以表达?以致内容不具体丰富呢?不妨,我们语文教师换位反思探究一下:也许是物质的丰富会导致精神的贫穷,舒适的存在可能让心灵空虚、情感模糊起来,过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却使学生淡化了对生命和生活的体验。应试教育的影子依然徘徊在一些教育者的思想深处等等,这些原因错综复杂,生活的平凡给学生的感觉犹如淡水一般。试想,温室之中的嫩苗怎么会感受到风霜雨雪的自然滋味呢?其实,平凡的存在才是生活的海洋,对此的忽视必将导致选材角度的不切题,也就患上了表达内容不丰富的疑难症。平凡的世界是那么地真切,它们演绎着我们的成败荣辱,交织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观察平凡、感悟平凡、抒写平凡,才会塑造自我;叙写真事、抒发实情,方可表现真我。生活中妈妈的唠叨,爸爸的沉默,老师的眼神等等,人生百态,自然风光,感情纠葛无不精彩纷呈。因此,选材好,下笔流畅美妙;角度佳,表达起伏变幻,才能激发学生话题作文写作的积极思维。

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3

在珠海容闳学校听了几节语文课,突然想到了语文老师的文气,于是将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作了些修改,在容闳给我的临时平台上发出。我索性“一稿两投”,发回我的“根据地”——金东方。

老师是文化人,文化人就要有文气,尤其是文科老师,更尤其是语文老师,一定要“文”起来。容闳园的每一面粉墙,每一扇雕窗,每一块顽石,都是用“文”武装起来的,自然更需要“文”人的和谐。

以前,人们都喜欢称语文老师为夫子,“夫子”在这里似乎成了个不褒不贬的中性词。说褒,他好像与孔夫子有关,自然是有学问的称谓;说贬,他好像又与迂腐有染,不是有迂夫子一说吗?不过,我总认为“夫子”这个称谓不错。夫子者,学者、老师之谓也。我多把“夫子”与儒雅等同起来,我觉得语文老师就应该儒雅一些。当然,时过境迁,语文老师也在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地“夫”下去,但语文老师应该“文”起来。

人们常说,语文老师要具备“一笔字、一口话、三百篇”的看家本事,这实际上是“文”的本事。教文而不“文”,这语文课就失去了几分魅力。语文课中美文越来越多,要引导学生鉴赏美文,语文老师的“文”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自然,文绉绉,慢悠悠,酸溜溜,满口之乎者也,如私塾先生般,这既缺少时代气息,也实在让人受不了。但语文毕竟是教文,就 ……此处隐藏18191个字……裁,就如同学生学课文一样,研读分析之后,找到可供借鉴学习之处,最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果学生把别人的作文全盘照搬过来,或者用我们“抄课”的方式,每篇作文中提一段,凑成一篇作文,我们一定不会同意。

吴非的《不跪着教书》中提到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只是一味地“抄课”,何来风格?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向名师学习,需认真研读,习得名师精髓,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走出“抄课”岁月,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15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性质;语文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可以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能力。新教材安排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培养,我认真反思了几年来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理解往往是多元,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要靠系统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一步一步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丰富多彩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实践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资源和大量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优势,重视语感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与方式根本目,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主人,发展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感情,使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各种形式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提出,到学习过程安排、学习方法确定,乃至学习成果呈现,学生有更大自主性,有更多实践机会,有更大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主要不是学习成果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过程,是在一次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教师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给予有力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学习成为有效学习、高效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学-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学习语文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