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四年级教学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四年级教学随笔1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教师恰到好处点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时间分配拿捏到位,课堂教学有效且高效等等。当我们的课堂用条条杠杠去维系,用分分秒秒去评价时,“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否就显得无从说起了呢?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些标准,但总觉得对于语文课堂来讲,“有效”如何来定位?如何来表述?应该有关乎于心灵深处的东西。因为“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有效率的,也应该是有灵魂的。”
今天在阶梯教室聆听肖川教授的讲座时,“真诚”、“深刻”、“丰富”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闪烁着光亮跃入了眼帘。没有深奥的专业术语,没有高屋建瓴的阐述,一改犀利的笔锋,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语,细腻地点评着闫学老师的一堂语文课。跟随着这篇文章字字句句的铺陈,我享受着一堂好课的魅力。
“真诚”,一个富有温度的词语。我想,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虚假的“真话”。学生不会为了迎合教师的意愿,说谁都会说的套话,说违背心意的话,说所谓的`标准答案,说不会节外生枝的话,而是以一个拥有知识与经验,拥有自身信念、价值观、兴趣与需要的生命主体站在文本面前,建构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精神乐园。教师不是课堂“外在的专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参的解读,进行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扼杀学生主体生命感悟的教学,而是作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设计具有张力的问题,在开放的情境中与学生交流阅读文本的“非常细腻的个性化的真诚的理解”。这些对话“都像是从你内心世界里流溢出来的”,如花开花落,似云卷云舒,一切都因心灵正在舒展。
“深刻”,一个关照心灵的词语。我想,“深刻”的东西往往会令学生记忆犹新。它不一定是一个启示,一段深情,一则真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它有可能是“思维的警觉”,“理智的挑战”,“认知的冲突”,情感的矛盾,甚至是价值观的颠覆,肖川教授认为只要能唤起学生“惊异感与想象力”的,就体现了教学的“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有多少是“深刻”的?的确,思维价值不高的问题,欠缺智慧的点拨,深度不够的结语,无关痛痒的拓展,“深刻”少了根植的土壤。由于积累得不多,研读得不深,思考得不透,四十分钟变单薄了,肤浅了,偏颇了。在埋怨学生发言不够精彩,课堂氛围缺少灵动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要反问一下自己:我的教学主题贴近学生吗?我的教学设计触动学生了吗?我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了吗?
“丰富”,一个感觉充实的词语。我想,至于课堂上的“丰富”,不仅仅在于数量上的多,更在于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让学生的心灵荡漾其中”。
让我们一起来做幸福教师吧!
语文四年级教学随笔2本课是两篇阅读短文,而且是科普性的小短文。告诉我们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文本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既有大标题,又有小标题。内容短小且充满情趣,举例说明,形象生动。因此在教学上无需老师大量着手于对文本的理解上,就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为立足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已的阅读方法,结合作业,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合作业。老师在本课所关注的应该是课外延伸,让学生从合作中了解到人与自然的相关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信息,处理难题,经过本人的教学思维,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为此,本人有如下反思:
一、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阅读课文,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利的素材,往往这类课文一般不列入考核范围之类,因此,老师只须指导学生怎样学习语文,以利于发挥教学的一种创造性。只要在按课文要求基本功训练的重点作些适当调整,提出有步骤的自学要求。也就是学生自己阅读,老师只作适当检查。比如:《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在学习这篇短文时,还是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比如: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一些自然灾害,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环境污染等自然灾害,这些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无止的砍划,采掘、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是环境污染直接坑害到人们的健康,健康的身体才是生活的质量。本短文就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这位“老师”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示,造福人类。在这个环节我安排学生“说、写”“说说”周围环境的变化,大到工业发达,小到学校沟边卫生。
同时提示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文章标题,本课为什么有了课题还有小标题。不用质疑,这是一种特殊的提示,自然界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小标题,从反面告诉人们大自然给予的`深刻警示:第二个小标题,从正面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一反一正两个例子又同时体现了主题,服务了主题,紧紧融合在一起,教育我们如何对待大自然,启示鲜明深刻。作为语文老师无论是阅读还是讲读课文,精读课文,必要的语文知识中的特殊符号还是可以作些说明。
二、加强课文读写,同步训练
课文中的两篇短小文章都恰当地使用了过渡句,过渡句就是连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使读者能按照作者的思路读下去,领会文章的主题。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这是什么原因呢?”两处过渡使文章意思连贯不感到生硬。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使用过渡句呢?在这,我举了多例的习作题目。比如:写一人物,要知道自己准备写某人的哪些具体点,我们写作文,不可能“通事”写,也不可能“全例表述”总有重点,要做到详略得当,通常的情况下,一般用过渡句的形式来过渡,提及到文章写作对象的重点。如:“老师虽然性格温柔,但同学们十分地怕她(他)。”“妈妈不但漂亮,而且很乐于助人”“他虽然调皮,但学习成绩不错”等。
也就是首先要知道作文在什么地方需要过渡。如:从一层意思转入到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衔接处,由叙述到议论或由议论到叙述的变换之处。其次要确定过渡的方法。除了自然过渡和特殊过渡外,一般多用于承上启下的段落,句子和关联词语,使作文意思连贯,脉络清楚。例如:小鸟搭的窝不但漂亮,而且坚固”。《赵州桥》一文的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作为过渡句,由赵州桥坚固的特点到美观的特点衔接自然,又紧扣文章中心。采用什么方法过渡,可以灵活掌握,我们在写作 ……此处隐藏2693个字……>
没想到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们这儿也有春天的变化啊,比如河水不结冰了,田野里麦子也变绿了。”其他同学在他的启发下也说:“仔细蹲下身也能看到小草发芽了。”身边的事物在发生变化,只是缺乏一颗善于观察的眼睛。
有了可写的事物,怎样写好它们呢,先教学生写具体,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借助第3课燕子这篇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描写春天的'方法。把观察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从要写事物的变化来,可以和冬天时做一下比较,它到春天会有哪些变化。想象小草是怎么从地面探出头来,它会做哪些努力。柳树的小嫩芽是什么样子的,用手去摸一摸又是什么感觉呢?这些都可以来写一写,这样就不愁学生没话说了。
光有内容可写还不行,怎样引导学生写生动呢?我抓住练习1处处留心中引导学生学写拟人句,把事物写生动。把春风、小草、麦苗、河水、柳条当娃娃来写,相信这样的春游建议更吸引大家。
语文四年级教学随笔7时间匆匆流逝,在惋惜和感叹过后,才发现自己前面走过的路,收益甚少。听了一些优秀教师、教育专家、教研员的讲座。我的心里豁然开朗,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想法。
回顾过去,劳累、着急、无奈,一直困扰着我。自己每天晚上都像学生写作业一样备课、批作业到九点多,课堂上又声嘶力竭地大声训斥。可学生呢?课堂上多数在摆弄小东西,很少有回答出有价值的答案。课后作业完不成。一篇课文要上三节课。考试结果却不尽人意。为此,我着急上火,可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作文更是只布置学生观察、写,根本不会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写出的文章要么干巴巴的不具体,要么兔子尾巴式的。看了张主任的作文教案,听了相关专家的讲座,我感到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在体内涌动。
展望未来,自信、希望、有效一直激励着我。认真钻研教材,做到集思广义,及时与同学科老师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教研室提出的教学模式,理清思路,按照教、扶、放的思路,提高课堂效率。把预习课文放在课前,让学生做到四会,即会读生字、会组词、会读课文、会做批注。当成作业布置给学生,抓好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情况,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作文指导尽量细一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作文批改借鉴任君梅老师的方法,抓两处亮点,提一点建议。让每个学生都对作文有新的认识:只要我努力,就有收获!我没有白忙活,老师表扬了我呢!原来写作业并不难啊!
我坚信:有我的不懈努力,有领导的英明指导,有好学上进的学生,就没有不高效的课堂!
语文四年级教学随笔8学生都怕写作文,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掌握习作的方法。这个单元的课文全是说明文,要写的习作也带有说明文的性质,学生更感到无从下笔。因此,相对于课文内容而言,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课文教学中解决如何指导学生写说明文的问题,即“授生以渔”,教给他们说明文的一般结构和写作方法。《蝙蝠和雷达》就是一篇兼具了文学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说明文,十分适合作为范文让学生仿写。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着重进行的是写作方法的分析和指导。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很快就能找出写的'是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然后我让学生分别找出写蝙蝠和雷达的段落,学生发现写蝙蝠的是3—7自然段,写雷达的是第8自然段,这时我抛出几个问题:“第1、2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既然第1、2自然段写的既不是蝙蝠又不是雷达,可不可以不要呢?为什么?”引导进行逐段分析之后学生发现,第1自然段写飞机夜航,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疑问,在此渗透“开头设疑”的写作方法;第2自然段承上启下,帮助学生回忆设问句和过渡段的用法。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三次试验的部分,但我并没花太多时间在试验的内容上,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了解了试验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即可。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重点研读第4、5自然段:“作者是怎么写这三次试验的?为什么用第4自然段写第一次试验,而后两次试验合在第5自然段中写?关于试验作者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不写试验的时间、地点、试验人等等?”让学生明白:写作要详略得当,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关键性内容要详写,其它无关内容则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之后,我让他们模仿《蝙蝠和雷达》写一写《蛙眼和电子蛙眼》,学生们都能够按照以上的结构和要求行文,内容比较充实,这次授生以渔的尝试获得了成功。
语文四年级教学随笔9本篇课文以“通过文中描写陆龙卷、海龙卷的形态和气势,体会龙卷风的特异形态、气势狂暴威猛,谈谈龙卷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中心话题贯穿全文。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教学时,我注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讲解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以一个中心话题贯穿课文。既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又将教学的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品读龙卷风那威猛气势时,指引学生由句中重点动词“摇摇晃晃”“不断摧毁” “随意抛来掷去” “刺入”切入,更形象深刻体会破坏力极强的龙卷风;又从“千万只蜜蜂振翅般的嗡嗡声”“大象鼻子似的怪物”让学生认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所以我借助熟知的比喻修辞方法进一步了解打比方。从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理解文本内容,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在课上我班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是本次研究课的亮点。即使平常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经过平时的努力、锻炼,也能够信心十足地举起手;在备课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听者愿意听?”这个问题,所以在我注重了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尽量使每一句话都为课文教学服务。
结束本课的教学后,反思自己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在提出问题时,语速稍快。语调抑扬顿挫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感受龙卷风狂暴威猛的气势时,老师用自己更加激情洋溢的语气来感染学生,达到学生入情入境的最佳效果;再有,由于时间有限,急于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对文中海龙卷上方“直径有二百多米”下方“直径一百多米”这个概念解释不够清楚,今后还要在语言简练、时间把握上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研究课,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环节、课堂语言方面有了进步。
同时我感受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努力:
一、应深挖教材,更好地推敲句中字眼,无论是哪堂课,我从中感受着老师们的精益求精的态度,身教重于言教,学生们亦会如此严谨地学习;
二、我认为在课堂中,一位老师应具备课堂智慧、敏感性。在参加第二次联片教研时大谈小学的孔庆贤老师,在三年级《惊弓之鸟》一课中,展现出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作为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学习的进取心更强。如何具备这种智慧?我想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有了知识底蕴,才会衍生智慧;
三,幽默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法宝,在第三次联合校汇报课上,友谊大街小学的徐韫哲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在场师生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教室内气氛活跃,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整堂课令人印象深刻。此次教研活动,让我学习到了这么多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为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